近日,公司舉辦了一場以《有效的經營者》為主題的專題學習研討活動。通過此次深入的學習與研討,員工們對有效創新、高效資源整合、價值最大化創造及共享機制等核心經營理念有了更為深刻而清晰的認識。公司始終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員工經營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斷推動知識體系的更新迭代,以更加敏銳和前瞻性的洞察力,從容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為公司的穩健前行與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接下來,我們將精心挑選并分享部分學習感悟與心得,以期共同啟迪智慧,攜手前行。
許昌售電公司 杜曉東
《有效經營者》是宋志平個人經驗的系統梳理,更是他對“經營者先于管理者”理念的深度詮釋,為尋求突破與轉型升級的人提供了一份寶貴的行動指南。
拿到這本書,一共才300余頁,涉及企業經營的五項任務。宋先生的經驗值得學習,特別是關于企業并購、上市等資源整合的操作,以及宋先生的前瞻能力令人佩服。
他寫到:“經營是做正確的事,眼睛向外,要在不確定環境下做出正確的選擇,目標是提高效益;而管理是正確地做事,眼睛向內,處理好人、機、物、料的關系,目的是提高效率?!?/span>
他打的比方更是說明問題,他又寫到:經營是開源,要多賺錢,向市場掙“三桶水”。管理是節流,要少花錢,干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
但管理的勤奮無法彌補經營的不當!明明經營決策出了問題,過度抓管理,與事無補。
事實的確是,很多老板公司經營業績下滑時去抓考勤,去找員工的工作態度,而忘記去找市場要成績。
在此書中,宋先生的關鍵重點不是講管理,而是講企業如何向市場要績效。
他提出有效經營者的五項核心任務,如同五把鑰匙,逐一解鎖企業持續成長的秘密。
在本書中他提出了有效經營者的五項任務,即正確選擇、有效創新、資源整合、創造價值、共享機制,每一任務他都進行了詳細論述。
正確選擇:戰略為王
書中,宋總講述了他執掌北新建材的故事,面對企業困境如何做出的戰略調整。
明確提出公司層戰略高于業務層戰略,一下子理清了我們經營者的思路。
公司層戰略包括目標戰略、發展戰略、創新戰略、競爭戰略和人才戰略。想要把公司層戰略梳理清楚,企業高層決策團隊必須自己先明確企業做什么與不做什么,明確做出取舍。
企業里有思想有見地的員工越來越多,他們也是懷揣夢想和追求的人,如果企業領導人團隊是隨遇而安的思想,和“踩著西瓜皮,碰大運”的作為,會令優秀的人才流失,企業也只會曇花一現。
所以,當今做企業,一定是戰略為王。
有效創新:企業的生命之源
談及創新,宋總在書中通過中國建材的實例,闡述了“集成創新”與“持續創新”的重要性。在整合水泥產業過程中,他不僅注重技術創新,更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行業的重組整合,將一個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行業轉變為有序發展的新生態。
這一系列操作,生動展示了創新如何成為企業跨越發展鴻溝的橋梁。給我們提供了商業模式創新的案例。
資源整合:協同共贏的藝術
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是宋總在多個企業成功實踐的關鍵。這一點,讓我充分理解了一位優秀的企業領導者如何有效做到將資源放大為成果。
創造價值:企業的終極目標
宋總認為,企業的本質在于創造價值,無論是對股東、員工還是社會。
書中,他以一系列財務指標的顯著改善為例,證明了價值創造的成效。同時,他也強調了長期主義的價值觀,鼓勵企業追求可持續增長,而非短期利潤最大化。
共享機制:激發團隊潛能
在企業治理結構上,宋總倡導建立共享機制,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翁。通過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措施,他在所領導的企業中構建了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機制,極大激發了團隊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團隊基礎。
之前有朋友給我說,說那些學稻盛和夫的企業都不是很成功。我看了宋總他的實際做法,以及創造價值和共享機制的書中觀點,我突然有些明白那些企業為何不成功。
有些人所謂追求社會價值,口頭上表達的員工共享機制,有可能是為了達到賺錢的目的,并沒有像宋總這樣去實踐,去落地。所以他們不成功。
許昌售電公司—市場開發部 王許萌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成為一名有效的經營者顯得尤為重要。宋志平先生的《有效的經營者》一書,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和實用的策略,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本文將圍繞該書的核心內容,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經營與管理的區別:
書中強調了“經營”與“管理”的區別,指出管理是正確地做事,而經營則是做正確的事。這一觀點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啟示。管理關注的是效率和秩序,而經營則側重于市場的選擇和創新。宋志平先生通過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案例,生動地闡述了即使管理得當,但如果經營方向錯誤,企業依然可能面臨失敗的命運。
從管理者到經營者的轉變:
宋志平先生提出,企業領導者需要從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并進一步提升為有效的經營者。這一轉變要求領導者不僅要關注內部管理,還要積極走向市場,思考行業變化和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書中提到的“四大主義、四大核心、四支隊伍、四大風險、五大任務、十大能力”構成了有效經營者的框架,為企業的領導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閱讀這本書后,我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宋志平先生不僅分享了他的管理理論,還結合了他在企業實踐中的寶貴經驗。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易于理解和應用。特別是他提出的“正確選擇、有效創新、資源整合、價值創造、共享機制”五大任務,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強調戰略思維的重要性,主張經營者應具備前瞻性的眼光和系統性的思考,以應對市場變化和不確定性,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如何成為一名有效的經營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會眼睛向外,把外做市場和內做管理結合起來,做到有效的平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四方友,與公司一道成長向前。
許昌售電公司—綜合服務部 孫鑫鑫
最近讀了宋志平先生的《有效的經營者》,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讓我對經營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還給我帶來了許多實際操作上的啟發。特別是書中關于“資源整合”和“創造價值”的部分,讓我感觸頗深。
資源整合:把零散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整體
資源整合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但其實很簡單。簡單來說,就是把手上有限的資源(比如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用得更好,讓它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宋志平先生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讓我明白了這一點。
比如,有一家小公司,資金有限,但通過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共享資源,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擴大了業務范圍。再比如,一家制造企業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系統,實現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減少了人為錯誤。這些例子告訴我們,資源整合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巧妙的組合和優化,實現1+1>2的效果。
創造價值:不只是滿足需求,還要引領需求
創造價值是每個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宋志平先生在書中強調,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不僅要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還要能夠預見和引領未來的需求。這意味著企業不能只是被動地跟隨市場,而要主動出擊,不斷創新。
書中有一個很生動的例子,講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家公司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發現了很多潛在的需求,于是迅速推出了新的服務產品。這些新產品不僅解決了用戶的實際問題,還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還不斷探索新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通過閱讀《有效的經營者》,我深刻體會到了資源整合和創造價值的重要性。資源整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手頭的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創造價值則能讓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作為未來的經營者,我們要學會如何把手中的資源用好,同時也要有前瞻性的思維,不斷創新,滿足甚至引領市場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